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治和經濟波動極大影響了全球乳業的表現,2015年全球乳制品零售市場上呈現了9%的下滑,并且下滑趨勢也蔓延到了2016年。然而,這種下滑也與自2015年,包括歐元、英鎊、盧布、雷亞爾和人民幣在內的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疲軟息息相關。這種匯率的疲軟照成的影響不應該被忽視,鑒于消費者并沒有因此減少在食品上的消耗。與此相反的是,從2015年到2016年,全球乳制品零售銷售量整體呈上升趨勢且以固定匯率計算的零售銷售額取得了4%的增長。這種表現也是符合零食行業的整體趨勢,零食也被認為是包裝食品中最有增長潛力的一個品類。消費者對待乳制品作為一種有營養和天然的小食品的態度正助益于整個乳制品行業。因此,很多傳統小食品生產商也紛紛涉足乳制品行業,期待找到下一個在健康領域的新增長點。
乳制品替代品和乳制品齊頭并進
特別是在乳制品市場發達地區,商品化產品比如牛奶出現了持續性下滑,新的增長點在牛奶替代品,酸奶和調味乳飲料中。一方面來說,對于消耗過多乳制品可能對健康帶來的損害的恐懼使得消費者轉向谷物和堅果蛋白飲料,并使其2016年在美國市場取得了9%的增長?;蚨嗷蛏俚?,乳制品替代品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生活方式,一些品牌比如:Silk, Alpro和新崛起的Rebel Kitchen也紛紛涉足。
乳制品行業一直致力于推廣乳制品替代品,并且積極提升牛奶中的健康因素,已經開始逐漸取得成效。2016年,調味乳飲料和酸奶產品(含開菲爾酸奶)在整體乳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依然取得強力增長。調味乳飲料中的高纖維和高蛋白能很好的幫助加強抵抗力而開菲爾酸奶中的益生菌能幫助消化。
歐睿國際的最新數據顯示,乳制品和乳制品替代品都能夠在2016年取得良好表現,并無需互相搶占市場。這表明,是產品的健康定位取得了良好的市場表現,而消費者可能在乳制品和乳制品替代品中任意搖擺。
毋庸置疑,有媒體和激進組織掀起的反糖戰爭遏制了一些含糖量高的零食比如糖果的增長可能性。這也為乳制品去開發在零食領域的增長提供了空間,乳制品被認為是一種天然有營養的食品來滿足消費者對零食的需求。
就歐睿國際的全球包裝行業簡報中針對重新定義的零食市場,方便零食正被酸奶等零食替代品搶占市場份額。乳制品也由傳統的“主食”的定位被各大品牌看作探尋“更健康”的零食的拓展空間。
從乳制品中獲益的大型食品公司正向健康方向轉型
零食制造商比如Mondelez可能把Mars和Pepsi Co作為其最大競爭對手,然而,不同品類見界限的模糊和零食的重新定義使得一些像蒙牛、伊利和Lactalis等乳品企業在未來也變成其直接競爭對手。
毫無疑問,正如雀巢幾年前做的一樣,Danone收購WhiteWave是其大力發展營養健康食品的明顯信號,也將預警其離一些品類的領導地位越來越遠。有趣的是,這一收購行為將使得達能在美國的份額加倍而對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幾乎沒什么影響。
與之相反的是,Bel Group, 一家主要銷售芝士的公司,現今涉足乳品以外的投資,并購了MOM Group,一家以加工水果和蔬菜零食為主的公司。這期并購是Bel Group在Safilait之后,近十年來第一次上規模的并購,同達能一樣,它也選擇了在美國市場并購(一個更穩定,高凈利的市場)。
科技帶動食品創新的下一輪發展
就未來來看,商家會期望在營養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品牌塑造上更進一步,其中科技會成為食品創新的最大動力。先驅者比如雀巢/Samsung在營養科學和數字傳導技術的研究,以及PepsiCo的智能化水杯提醒消費者什么時候喝水,也會促進下一個附加值產品(乳制品)的發展。產品配方或許曾經被認為是產品差異化最大的特點,單位來包裝盒科技會在包裝食品的市場競爭中充當一個更重要的角色。畢竟,現在科技已經讓我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去支付,你是更愿意丟手機還是丟錢包呢?